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杨柳)群众家里没电了、群众的鞋被修理店修坏了、装修声吵到群众午休……2024年以来,此类非警务警情占比高达70%。
为切实提高警务效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将警情日研判贯穿于警务运行各环节,建立警情全流程实时闭环溯源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非警务警情溯源治理的新路子,确保群众每一个急难愁盼问题都得到妥善处置,同时优化警力资源,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联动减负 “事前”分流纾困
“警察同志,隔壁快餐店的烟囱安装在我门面门头上,希望你们帮忙解决。”5月中旬,桂林市乐群菜市一店面老板拨打110报警。
社区民警到小区开展反诈宣传
针对非警务警情占用大量警力这一民生堵点,秀峰公安分局出台了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区级平安建设非警务警情处置联席会议,制定警情分级分类分流处置标准,确定民间类、社会类36小项非警务警情、分流事项,厘清边界,构建“政府主导、统一调度、部门联动、高效处置”非警务警情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引导邻里、劳资、消费等非警务警情向相关职能部门流转。
2024年1至5月份,通过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联勤市场监管、城管、文旅等11个职能部门、街道办有效处置非警务警情1600余起,同比上升25%。
规范承接 “事中”处置解难
为确保非警务警情分得出、落得下、接得住,秀峰公安分局制定了非警务警情分流事项规范,明确部门职责,构建分流处置溯源治理长效机制。
社区民警开展安全宣传
“接到警情后,警情日研判中心精准下达指令,由派出所协调街道、社区干部先期处置。警情日研判中心、派出所实时可视跟进,督导规范处置。”秀峰公安分局副局长刘永介绍,根据警情诉求,值班所领导与街道办领导立即履行“基层吹哨、部门报到”职责,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到达现场,接受非警务警情任务移交三联单,即接即办;复杂事件提级启动平安建设非警务警情联席会议,限时协同办结。
5月初,两家旅拍店因商业竞争发生冲突报警。白龙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时,双方矛盾比较激烈。稳控现场后,民警及时与街道办工作人员联系,街道办工作人员立即履行“基层吹哨、部门报到”职责,组织文旅、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迅速到达现场联合会商,调解达成双方握手言和,签署承诺合约,警情背后的纠纷得以化解。
源头治理 “事后”突围破壁
为从“源头”解决非警务警情高发问题,秀峰公安分局全力推进非警务警情溯源治理工作,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非警务警情“全量研判、精准分类、实时指挥、规范处警、问题反馈、督导移交、补齐漏洞”,真正从源头减少非警务警情发生,提前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
联合调解矛盾纠纷
秀峰公安分局实施主动警务,在派出所组建由1名民警、1名辅警和若干名网格员组成的“2+X”溯源治理小分队。对2024年以来所有非警务警情进行分类,绘制非警务警情区域、时间热点图,推送各派出所,辖区派出所溯源治理小分队下沉警情接警5起以上热点区域,按照“一个热点、一个时段、一个团队、一套方案”要求开展治理。
“这家酒店每天早上三四点就开始运送餐具,嘈杂的声音严重影响我们休息。”辖区一酒店附近小区的居民多次拨打110投诉。
“以前遇到这种重复警情,很难从根源上彻底解决。”甲山派出所所长蒋琼生说,现在他们构建分流处置溯源治理长效机制,根据非警务警情热点图,联动社区、生态环境局、网格员一起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多方调解,成功协调该酒店错时运送餐具,解决群众长期困扰。(供稿单位:广西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
(责任编辑: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