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 (文 孙云云) 碧野环绕,绿水潺潺,在南黄海之滨的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任港河畔,坐落着学风淳朴而又蓬勃向上的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级中学。2023年中考成绩刚刚揭晓,这所每届仅有100多名毕业生的学校,又一次以优异的成绩,给当地的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学校已连续三十多年稳居市县第一方阵,目前在校学生有大半为外地返流学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一所乡村小学校,成为当地老百姓“家门口最满意的学校”?
学校紧扣“诚毅”之训,全力打造“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学堂,用“赤诚”之心,深耕课堂改革;用“坚毅”之心,不断探索育人路径,对农村儿童情感关怀、智慧引领,以过硬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办成“乡村精品学校,百姓满意学校”。
诚德立身,积淀有温度的学校文化
“诚·毅”为学校首任校长题下的校训,一代代于中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断丰富着内涵:对党忠诚、做人真诚、事业精诚;攻坚克难、坚毅果敢、勇毅前行。
秉承这样的校训,学校形成了“广·微”师生行为文化,语出《礼记》“致广大而尽精微”,于老师,是既有为乡村振兴而努力的广远立意,自觉肩负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使命;又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行动自觉。于学生,既要胸怀祖国,又能脚踏实地,让农村孩子记住浓郁乡愁、热爱美丽家乡,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最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让每一个孩子变得更美好”是学校坚持的平民教育办学理念,学校就是一个让儿童追寻美好、享受幸福的地方,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相信儿童,服务儿童,有效地指导儿童自主发展、自我完善,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广润童心,创设有品位的校园环境
学校无闲处,处处即育人,校园环境文化是最朴实、最有效的育人力量。学校建成一广场、两长廊、四季园的文化布置格局。行走于“诚毅”广场,孩子们会受到“诚信做人、坚毅求学”品德熏陶;穿梭于“广微廊”“行知廊”,孩子们懂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道理;耕种劳作在“四季园”里,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劳动的乐趣、
学校着力打造“有信仰、有生命、有书香的美丽教室”。教室里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合作学习文化导引、雏鹰争章成长记录,引导着孩子向上向善;绿植生机盎然,小动物悠闲自在,菌菇长势喜人,孩子们用课本所学精心呵护着这些小生物们,不仅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更懂得了对生命的呵护。经典润泽生命,文学点亮未来,包罗万象的书架,阅读留痕的展示墙,让农村娃“腹有诗书气自华”。
毅行致远,践行重细节的精致管理
学校全面推进精致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质量立教,将课堂改革作为质量增长极。坚守课堂主阵地,继续推进“立学课堂之于中实践”,在强化观念的转变上下功夫,在深化常态的教学实践上下功夫,在优化全员、全程、全面的教学行为上下功夫。深化情境创设与问题导学、深化合作探究与表达倾听、深化适时激励与科学评价、深化常规管理与过程监控,以学力课堂构建为抓手,以学校行政示范为引领,以课堂改革先行者为典型,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巩固和完善“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保持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位走强。
以推进情感德育为重点,加强学科德育研究,制订校本化养成教育方案,深入开展“小事德育工程”,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德育工作低起点,小切口,严要求,常态化的原则,德育方法注重生活化、活动型、体验性,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微型定制,形成高质量的成长文化
服务于每一个师生的高质量发展,是学校努力的方向。学校以建设“省教师发展研究基地学校”为契机,围绕县局“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教师”主题教育活动,修师德、树师风、铸师魂、强师能,私人定制教师成长方案。以“青年教师双导师制”为抓手,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于中讲坛”“每周专家”见证着每一位老师的成长。
教育指向“每一个”,学生也有“导师制”。通过评价引领,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充分实现其潜能,快乐成长,“每周之星”“形象代言”“我是升旗手”等活动展示,让成长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看见”,让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校园形成特色,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为乡村学校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丰硕的教育资源。新的机遇赋予学校新的使命,学校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为己任,做如自然般美妙的教育,做一路有风景的教育,做阳光下个个绽放的教育,我们坚信,美丽正在来临。(供稿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