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
     
    心理小组、个性帮扶、基地建设
    广州市南沙区司法局精准矫正真情帮扶 助力矫正对象重获新生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11-03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 (文/钟宇森)2023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三周年。三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司法局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统筹全区资源,深化细化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职能作用,凝聚多方社会力量,逐步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帮扶模式。

     

    image.png

    广州市南沙区社区矫正中心。

     

    建立“女性力量”心理支持小组,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帮助社矫对象重拾自信;给有特殊精神状况的社矫对象提供个性化帮扶措施;打造公益基地、教育基地、社会基地,引导社矫对象奉献社会精神……近年来,南沙区司法局立足实践,聚焦痛点,共促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多样化,全面提升工作质效。截止2023年7月,南沙区司法局共为619名社区矫正对象落实村居福利待遇,提供临时救助5名,对有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服务指导83次。

     

    聚焦内心,首创“女性力量”心理支持小组开好“心理处方”


    image.png

     “女性力量”心理支持小组老师在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辅导。


    “心若安,可步步生莲。”南沙区司法局用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外实践基地和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心理教育科普工作站,对接本地“粤心安”工作室,统筹专业心理服务力量,支持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

    女性的心理状况在社区矫正过程中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和其他社矫对象一样,她们也是在社区服刑,但往往还要承担着处理婆媳之间、亲子之间以及与丈夫之间的家庭关系等问题,要帮助她们顺利回归社会,心理问题亟需重视。”南沙区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今年1月,南沙区司法局携手广州市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立了“女性力量”心理支持小组,给予女性一个相互支持的小空间,辅导帮助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能够更好地维护家庭及社会关系。

    社区矫正人员小婷(化名)曾因为经济犯罪被判处缓刑,在社区服刑的她,与家人的关系降至冰点,常常产生吵架纷争。在人生跌至谷底的瞬间,“女性力量”心理支持小组向她伸出了援手,在接受了“女性力量”心理支持小组的服务后,她表示,自己终于走出了阴影,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改善了与家人的关系。

    近年有一个网络流行词“中国式家长”,它是指中国的一部分家长盲目将自己的意愿投放到孩子身上,认为“这是对你好”,与孩子交流的比例低,小婷曾经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她说,“以前的我不懂怎么和孩子相处,看到他有不对的地方就一味指责,现在我学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分析问题,学会了怎么样才叫爱孩子。”通过小组开展的角色扮演课程,小婷“在小组中学习到了如何去倾听别人,理解别人”。原本的她只想着关心孩子的学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的想法,与孩子渐渐形同陌路。现在她懂得了换位思考,尝试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家庭环境不再剑拔弩张。家庭环境的改变带来了环境中人的内心情绪的改善,小婷不再每天精神紧绷,学会了更加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慢慢从负面情绪中走了出来。

    据司法社工黎倩介绍,小婷参加的角色扮演课程“主要针对女性社区矫正对象面临的家庭关系困扰问题,讲师借助角色扮演和内在能量场整合的互动方式,引导其分享困扰点,讲师再借助语言引导来帮助她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内在的自己和不同角色的能量、特质。”

    同样作为矫正对象的小林(化名)也对心理支持小组的活动感触良多。因为服刑人员的身份,小林难以处理家庭中的婆媳关系,频繁面对与婆婆的吵架纠纷,甚至一度难以看见人生的希望。在参加了“女性力量”心理支持小组后,小林向授课的社工倾诉了自己的烦恼与遭遇,将生活的不满和心酸一一说出,发泄了内心的痛苦情绪。面对小林的问题,社工选择引导她多角度去感受和看待问题。通过社工的教导课程和其他小组成员的支持鼓励,小林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勇于面对生活,努力改善与婆婆的关系,重拾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是你们牵着我走出阴影,家人对我的态度也改观了,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今后我会改过自新,遵法守法”。小林表示。

    据统计,自“女性力量”心理支持小组建立以来,已服务女性社区矫正人员49人次。心理支持小组根据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发挥司法社工的专业服务和机构心理咨询服务优势,开展了包括“相互认识”“遇见自己”“让压力落荒而逃”“婚姻家庭”以及“平衡角色,绽放更美人生”等一系列团辅活动,开发了“OH卡”“空椅子对话”“内在能量场整合”“角色扮演”等心理治疗技术。帮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处理好个人、家庭、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增强自我意识,提升自尊和自信,培养积极的心理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精准施策,“一对一”调整特殊群体个性化矫正方案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2023年10月,一面印有“严格执法彰法律威仪、细致帮教见司法温暖”的锦旗被社矫对象何某的父母送到南沙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手上。锦旗代表信任,笑容代表感谢,这既是对南沙区司法局对包括何某在内的特殊群体在社区矫正期间严谨细致的监督管理和暖心帮教的认可,也是对南沙区司法局继续坚持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精准施策的鞭策。

    社区矫正对象何某自小患有阿斯伯格症,曾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缓刑一年,入矫心理初始评估为中风险,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低下,矫正小组对其开展综合评估后,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根据何某的犯罪类型、社会危害性、自控力、身心情况等,矫正小组制定了精准的个别化矫正方案,侧重对其进行法治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化教育,并建立与家属、治保主任、派出所信息互通和日常沟通交流机制,做实联防联控,协助其做好社区矫正日常监管事项,顺利平稳渡过矫正期。

    在社区矫正期间,何某两次住入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治疗。因该医院实行全封闭限制人身的强制监管措施,禁止病患者携带手机入内,何某无法完成社区矫正任务。鉴于何某入院治疗的特殊情况,南沙区司法局及时开展个性化监管措施:一是及时办理免除何某入院治疗期间的四项日常监管事项的手续,确保动态监管到位;二是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定期每周两次主动了解何某在医院的治疗进展情况,每月对其监护人实地查访一次,及时了解掌握何某的思想和行为表现,确保其情况稳定可控;三是积极回应家属疑虑并及时疏导家属焦虑情绪。司法局工作人员多次与家属商讨何某具体监督管理措施,积极引导家属配合社区矫正机构参与共同监督,帮助何某提振服矫信心,确保其顺利渡过矫正期。

    计划先行,方能行远,矫正方案的个性化精确制定为矫正工作的具体落实提供了方向保障,南沙区司法局基于对矫正对象的心理测评结果与入矫谈话归纳出的监管重点,实行“一对一”施策,量身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矫正方案,争取实现既要“管得住”,又要“矫得好”的矫正效果。南沙区司法局在精准查找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犯罪行为原因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社区矫正对象犯罪过程中性格、心理、情感、生活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精准号脉、对症下药”教育帮扶模式实施矫正,始终坚持依法矫正、以情帮教,用真心、真情为社区矫正对象打造有温度的矫正环境,真正实现以法管人、以情感人,持续提升社区矫正质量和工作水平。

     

    多维结合,公益、教育、社会基地合力引导社矫对象

     

    image.png

    南沙区司法局建立的首个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农忙时刻,南沙区各地根植本地特色开展活动。榄核司法所积极打造 “正能公益园”,建立南沙区首个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组织社矫对象参与园区农作物种植、采摘、分拣、装筐,通过辛勤的劳作将一颗颗鲜嫩的时令蔬菜及时送往周边生活困难的群众家中。以收成的农作物回馈、服务周边生活困难的村居民,提升社矫对象社区肯定的获得感。将社区矫正工作与公益志愿服务紧密结合,以志愿服务形式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黄阁司法所建立“黄阁麒麟荔枝公益活动基地”,组织社矫对象全周期参与荔枝种植,为本地“荔枝节”提供志愿服务,通过荔枝管理员的手把手指导,教育矫正对象学习荔枝果园管理技术,提升社矫对象社区活动的参与感,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依托本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教育以及就业资源、技能培训、亲情教育等,南沙区创新开展“3+N”分类教育矫正模式,建立社区矫正正能讲师团、组建心理志愿服务队,实施“特色示范课工程”。依托南沙本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南沙天后宫、虎门炮台遗址、冼星海故居等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建立矫正教育课堂,充分激发社区矫正对象爱国情怀。联合区、镇(街道)就业指导中心,依托全区12个社区矫正过渡性安置基地,衔接建立社区矫正对象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机制,实现以就业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提高社会适应性的目标,夯实矫正对象回归社会之基。

     

    image.png

    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活动现场。

     

    南沙区还致力于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矫正活动。南沙吸纳一定社区治保力量、网格员、村居退休老干部、热心公益的村居民组成“南沙区向阳志愿服务队”,以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基地,教育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服务村居邻里,融入社区生活,共同打造多渠道、多元化社区矫正帮扶机制。。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南沙区司法局从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探索专群结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做实做专教育帮扶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4月,横沥司法所与街道社工站合作建立“社区矫正公益活动中心”,定期组织社矫对象开展服务社区公益活动,鼓励社矫对象服务周边群众,增强与邻里的亲近感,引导其凝聚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正向能量。(来源:南沙区司法局)

     

    (责任编辑:刘丹)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