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视角下的涉企执行案件流程重塑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4-03-28 来源:《法治时代》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人民法院应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作用,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将执行强制性与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相结合,让执行工作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

    本文基于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涉企案件执行的实证数据,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视角,探析涉企执行案件的流程困境,并提出相应执行重塑路径,以期为涉企执行案件“执源治理”提供新思路。


    2023年7月26日,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走访被执行企业,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机器设备进行“活封活扣”( 作者供图)


    一、涉企执行案件流程重塑的现实背景


    (一)涉企执行案件呈上升趋势

    长期以来,法院执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以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为例,2022年全院17名一线执行工作人员共执行办结新收案件3493件,恢复案件1820件。在执行案件压力总体呈上行趋势的情况下,涉企执行案件的办理情况也不容乐观。2020—2022年,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新收涉企执行案件总量虽有所下降,但涉企执行收案数占总收案数的比例、涉案债务额占总收案标的额的比例仍在不断上升,分别为15.18%、46.68%。涉企案件的执行压力正在逐步上升。

    (二)现有涉企执行流程效率较低

    在常规执行流程下,所有执行案件均通过单一入口进入执行程序,整体来看所需执行时间较长,执行天数在70天上下。较长的审执周期使被执行企业财产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时,有些被执行企业财产的处置难度较大,影响执行整体效率,例如已抵押融资的资产、特殊性质的用地等。

    (三)甄别企业精准施策难度高

    若被执行企业能够在适当执行“松绑”的情况下持续经营并按期履行债务,无疑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但在执行实践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1)甄别适格企业没有统一尺度。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逃避、规避执行情况时有发生,法院为企纾困有风险。(2)为企精准施策难度高。不同的被执行企业面临的困境有着个案特殊性,现有的执行流程难以满足企业的纾困需求。(3)企业纾困监管治理难。对于纾困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债务履行情况没有监管机制,难以保证企业诚信履约。


    二、涉企执行案件流程重塑的价值意蕴


    (一)执行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价值平衡

    一方面,在涉企执行案件流程重塑过程中,需要平衡好为企纾困与保障申请人权益的公平尺度。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为企业提供纾困举措,申请人胜诉权益兑现存在一定风险。若纾困企业未能在纾困期间恢复经营,或出现逃避执行的情况,对申请人而言,公平就有缺位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平衡双方利益的前提下,仍需考虑执行助企纾困工作实效,即是否能够提升涉企执行效率,缓解涉企执行案件的办理压力等相关问题。

    (二)善意文明与强制执行的统一融合

    2019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要求法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树立“依法执行、规范执行、公正执行、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理念”,尽可能降低民事执行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善意执行是提高执行工作能力、破解执行难题的重要路径。在涉企执行中,强制执行与善意执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强制执行为善意执行提供强制力的支撑,善意执行为强制执行减少执行阻碍,使得强制执行效果更佳更优。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相关企业实行纾困举措,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企业松绑,实现“放水养鱼”,也有益于保障债权兑现,优化营商环境。


    三、涉企执行案件流程重塑的样本探索


    (一)探索萌芽:执行助企纾困的尝试

    浙江省永康市是中小微企业的聚集地,去年以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影响,一些企业陷入了“两链”风险,相关涉企执行案件也相继涌入法院。在涉企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企业纾困需求强烈的情况下,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联合金融办,探索府院联动的企业正向激励机制,开展企业帮扶和纾困工作。

    永康逐渐形成了府院联动的正向激励诚信企业制度,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深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兼顾执行的刚性和柔性。2020年以来,永康市人民法院与永康市金融办共推《正向激励诚信经营企业信用资格审核暂行办法(试行)》,对经联合审查符合积极履约、发展前景好、无恶意逃废债等条件的15家企业的22名企业负责人,采取暂时解除失信、限高(限制高消费,下同)等强制措施,助力企业持续经营,盘活资金,有效避免“办一个案子,垮了一个企业,跑了一批企业家”。

    (二)机制培育:“输氧玻璃罩”机制的提出

    2022年10月,浙江省金华市稳进提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府院协同优化执行工作推进助企纾困的若干意见(试行)》,首创构建执行助企纾困全链条智治体系,推进执行“输氧玻璃罩”机制改革。在涉企执行中引入府院联审、一揽子“和解”等措施,精准甄别诚信且有持续增长可能的涉执中小微企业,分类实施资产松绑、信用修复、融资增信等执行“输氧”措施,支持企业继续生产经营,激发其活力和发展动力;创新性引入第三方,构建监管“玻璃罩”机制,定期审核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履约能力变化,保障纾困企业诚信履约、合规经营,有序恢复偿债和经营能力。随后,在金华婺城、永康、磐安等地先行先试,开展了执行助企纾困在府院联审、合规监管、流程重塑等方面的探索。

    (三)样本成效:流程重塑下的典型案例

    2023年以来,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将29家诚信且行业前景良好的企业纳入助企名录,分类实施信用修复等各类执行“输氧”措施71次,监管履行到位8911.8万余元。

    浙江某门业公司金融借款纠纷执行一案就是执行“输氧玻璃罩”机制在永康成功实践的一个缩影。2023年浙江某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某门业公司因为他人担保债务而被列为被执行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困难。永康市人民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通过执行“输氧玻璃罩”机制开展助企纾困。

    1.府院协同精准甄别。将企业申请提交府院17家部门进行联审,从行业前景、社会信用等方面评价,最终决定将该企业纳入助企名录。

    2.善意文明多措助企。在保障申请人权益的基础上,对企业采取“活封活扣”、协助解封转贷、失信限高宽限期等举措,正向激励诚信履行。同时促成双方和解,分期履行。

    3.第三方监管督促履行。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从监管名录内抽选一家律所担任监管人,督促企业按期履行并向法院反馈。2023年9月,被执行企业诚信履行最后一期债务,案件执行完毕,企业脱困新生。


    四、涉企执行案件流程重塑的完善进路


    (一)精细执行:以优化营商为导向分流涉企执行

    1.推进繁简分流,提升执行质效。根据企业财产情况因案施策,实现“执源”分流推进执行。对财产权属明晰且能快速执行到位的案件,由速执团队快执快结;其余复杂案件交由其他团队进行继续办理,并推进案件和解履行,减少因涉执对企业的影响。

    2.流程跟踪督办,加速执行进程。在执行立案时就为涉企案件“加贴”专属便签,标明办理时限,由专门的涉企执行团队进行办理,实现一案一策。同时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的中枢作用,实现统一对涉企执行案件进行财产查控和跟踪监督办理进程。

    3.规范执行节点,严格执行管理。完善执行案件管理流程图,明确涉企案件的办案节点,明确办理要求和实现时限管控。严格审限变更的审批手续,避免随意延长办理时限,实现全流程提速。

    (二)府院协同:以企业合规为目的进行信用甄别

    执行助企纾困工作,不只涉及法院一家的职责,还涉及各政府部门。2023年,永康市人民法院推动成立永康市执行助企纾困工作协调小组,加快推进府院协同,17个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就执行助企纾困工作形成共识并落地为《会议纪要》,同时发布规范文件,推进以府院联审为基础的企业信用甄别模式,对申请纾困企业进行全方位“体检”,并出具对企业的审核意见。根据府院联审结果,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助企名录库,从而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纾困举措。同时将该评价结果作为采取失信、限高宽限期,债务分期履行等纾困举措的主要依据,实现精准助企纾困。


    2023年6月8日,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与17家部门单位就执行助企纾困工作进行讨论交流(作者供图)


    (三)多措促执:以善意文明为理念开展涉企纾困

    1.涉企关联案件集中执行。在浙江金华全市范围内,对纳入名录内的企业,坚持集约高效、有利执行的原则,同一企业的执行案件通过指定执行的方式由所在地法院执行。金华市范围外的执行案件,报请省高院协调处理,确保助企措施精准、统一。

    2.探索推进“执破融合”改革。在“执转破”机制运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有机融合。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组建专业的办理团队,让执行和破产部门能够联合深度参与相关案件的甄别与审查。同时,通过府院协同机制对企业名录库中的企业进行识别、预警,对有存续价值的企业及时予以纾困。

    3.设置失信限高宽限期和临时解除限高相结合。在执行“输氧玻璃罩”机制下,被纳入名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法院决定采取失信、限制高消费措施的,一般给予3个月的宽限期,以促进其履行或达成和解,正向激励企业诚信履行。

    (四)数字赋能:以数字赋能为抓手实现闭环管理

    通过数字化平台构建执行助企纾困场景。围绕执行助企纾困工作的难点,构建“助企名录联审、企业履行监管、助企风险预警、名录企业退出”四大子场景,优化执行机制,加强与破产程序衔接,数字赋能“入口关—监管关—出口关”工作闭环。

    数字平台汇聚信息使府院联动成果可视化。该应用将汇集各府院单位联审信息,预期实现法院办公办案系统、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数据对接,对涉执企业信用、行业前景、资产负债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司法执行服务经济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力践“善意文明”、力求“最优方案”、力保信用“生命线”。在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输氧玻璃罩”机制下,永康市人民法院探索涉企执行案件分流和精细化执行,府院协同完善信用甄别体系,多措并举开展执行助企纾困以及数字赋能实现全流程监管,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作用,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实现涉企执行工作的正向循环,有效助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郑望鑫,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廉球,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吴锦辉。本文刊载于《法治时代》杂志2024年第3期)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