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从“法治快递”到“法治茶馆” ——如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名片”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4-03-28 来源:《法治时代》杂志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司法局直面基层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深化法治队伍建设,不断探索法治创新 ,打造“法治快递”服务品牌,提档升级“法治茶馆”一站式法律服务新模式,努力为合江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创新打造荔城“法治快递”队伍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合江县司法局探索打造荔城“法治快递”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法治快递员”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农民法治素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单一的普法宣传教育向综合的法治服务转变,引领基层群众从被动接受的单向宣传向主动诉求的双向互动转变。

    (一)推进法治队伍改革,变“游击化”为“专业化”

    1.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战”。搭建“指挥调度中心+法治快递服务队+法治快递员”运行体系,在县司法局设立指挥调度中心。充分整合法治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人力资源,精心打造荔城“法治快递”服务队伍,切实当好基层法治建设施工员、群众依法办事领路员、法律政策宣传员、法治生活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实施先锋骨干计划,通过遴选、推举、自荐等方式,按照“一村一员”配备标准,培育“法治快递员”3858人,统一配发专属“红马甲”。

    2.从“填鸭培训”到“个性课堂”。按照“必修课+选修课+特色课”的模式,定制全线培养套餐。办好必修课,精选10名行业优秀律师,采取“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的方式,为全县“法治快递员”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用活选修课,聚焦婚姻家庭、继承、土地管理等领域,由法律团队分类别录制专题讲解视频,通过“法治合江” 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 群等发布,“法治快递员”可随时随地开展点播学习。创新特色课,由“法治快递员”本人主讲,交流分享在普法宣传、纠纷调解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良性追赶的内部学习氛围。

    3.从“简单运行”到“精细管理”。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组织开展“法治快递员”星级评定,颁发“依法治理引路星”“法规政策宣传星”“法治生活服务星”“纠纷调解能手星”等流动红旗,共评选优秀“法治快递员”21名。探索与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双向培育模式,在“法治快递员”中培育发展党员41名、村(社区)“两委”干部22名。

    (二)推进法治服务改革,变“粗略化”为“精准化”

    1.畅通“群众点单”渠道。线上开通“法治快递”电子邮箱,线下在239个村(社区)统一配备“法治快递”服务信箱,引导群众投递法律诉求、咨询法律问题,由“法治快递员”每日定时清理分投。

    2.建立“网点派单”模式。“法治快递员”收到群众咨询邮件后,划分三种情形进行认定和分流。若问题仅涉及镇(街道)业务工作,将问题转交镇(街道)相关经办人员处理;若问题涉及镇(街道)工作及部分法律问题,将问题转到镇(街道)相关经办人员处理;若问题单纯涉及法律问题,将问题直接反馈到“法治快递”微信群,指挥中心收件后交办给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理。

    3.优化“律师接单”服务。建立律师事务所联系片区制度,当群众寻求法律服务遇到基层司法所无法解决的专业法律问题时,“法治快递员”向片区联系律所派单,律所接单后根据律师专业优势进行分单。当下单对接律所提供法律服务不成功时,由“法治快递员”转投至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由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接单。

    (三)推进普法宣传改革,变“单一化”为“多元化”

    1.聚焦品质需求,打造特色化法治阵地。将川渝地区独特的茶馆文化与法治元素有机融合,在泸州市合江县尧坝古镇大鸿米店升级打造“法治茶馆”普法基地。整合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干警、律师等力量,组建接地气、有人气的普法宣讲团队,创新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普法模式,培育“法治评书”“法治快板”等特色法治文化品牌,构建茶香、古韵和法理三者有机融合的沉浸式普法新形态。


    四川省合江县尧坝古镇“法治茶馆”开展反诈、禁毒法治知识宣讲,现场群众听得津津有味(作者供图)


    2.聚焦便捷需求,开展常态化指尖普法。依托“法治合江”微信公众号,开设法律援助、公证实务、本地案例等栏目,一月一主题,定期更新普法宣传内容。

    3.聚焦区域需求,推进一体化边际协作。探索川渝边际司法协作新路径,与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建立“1+1+N”工作模式,通过每月开展联合巡逻、每季度召开联席会,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纠纷调解、社区矫正、法治宣传等合作,有效提升边际社会治理水平。

    (四)不断增强实效,“走街串巷”助力基层法治建设

    1.“走”入群众,转变理念。积极转变观念,为实现由基层群众被动接受的单向服务向“法治快递员”与基层群众的双向互动转变,工作内容由单一的普法宣传教育逐渐向综合的法治服务发展。

    2.“街”头巷尾,精准便民。确定“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按需提供点对点法治服务”,充分发挥“法治快递员”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灵活性,引导和促进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串”联业务,加强培育。做好群众的“六大员”:即依法办事领路员、法规政策宣传员、法治生活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治建设施工员、社情民意信息员。通过集中培训、线上授课、新媒体互动等方式加大培育力度,全面提升法治服务能力。

    4.“巷”议街谈,提升质效。“法治快递”经验作为泸州市创新工作入选省“七五”普法特色亮点工作,并被《法治四川》刊载宣传。接下来将着力培育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法治快递”服务持续助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二、“法治茶馆”提档升级成功“出圈”


    2012年起,合江县尧坝司法所利用群众喜欢到大鸿米店喝茶的习惯,在大鸿米店茶馆打造“法治茶馆”,每逢赶场天,邀请退休教师、法律工作者、景区志愿者、人民调解员等到“法治茶馆”讲述法治故事、宣传法律知识、收集社情民意和化解矛盾纠纷,其中一档“酒祸”法治节目荣登央视《小区大事》栏目。但由于法治氛围营造相对不足、受众面较窄、参与度较低等因素,“法治茶馆”品牌效应发挥不够。2022年,合江县通过对“法治茶馆”整体氛围升级营造、建立线上新媒体服务,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探索出“能推开”的法律服务新模式。

    (一)“法治茶馆”氛围升级营造

    1.打造垂直感官法治氛围。制作与古镇整体设计适配的“法治油纸伞”20把悬挂于茶馆房梁、古色古香灯具10盏替换现有的所有灯具,以及一副古韵特色法治对联张贴于茶馆梁柱,打造群众“抬首”与“低眉”均可见的“垂直感”浓厚法治文化氛围。

    2.打造全环绕型法治氛围。制作“法治屏风”放置于茶馆讲台作为背景墙,印制法治元素茶杯100个、茶壶30个替换常用茶杯,用老百姓身边的典型案例制作成古色古香扇形法治标牌30个放置在茶馆桌面,将法治小元素静置于茶馆各角落,打造“润物细无声”的法治文化氛围。

    3.打造古典与现代的法治新融合。投入一台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将法律法规、以案释法、宣传视频等内容导入,让群众随时可查阅热点法律法规、获取最新法治知识;投入一台可投屏电视机放置于茶馆讲台,可接入任何端口进行课件和视频播放,方便多媒体授课宣讲,同时利于群众随手获取最新法治知识。茶馆古典氛围和现代技术的新融合,有助于推动法治宣传服务打开新局面。

    (二)建立“法治茶馆”调解室

    1.营造“以和为贵”的整体氛围。在保留茶馆小茶室的整体古韵不变的基础上,在小茶室替换法治对联一副、法治书画一幅,将“以和为贵”的内容体现到整体氛围中,打造“茶馆调解室”。

    2.设置规范调解工作牌。按照调解工作规范,制作调解工作立牌1套放置于“茶馆调解室”内,在调解具体工作过程中可迅速形成一个简易而特色的调解室,随时开展调解工作。

    3.开展“茶化心事”调解工作。就地引导有调解需求的群众进行商谈,让矛盾纠纷在茶香古色中慢慢蕴淡,握手言和,形成特色调解工作方式,在茶客们的品茶倾听中,纠纷双方的是非曲直得以秉公评议,实现矛盾高效化解。切实把法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三)开展“法治茶馆”法律服务活动

    1.构建沉浸式“茶馆普法”新体验。整合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干警、律师和“法治快递员”群体,建立一支专业过硬而“接地气”的宣讲团队,采用每两月一次的定期宣讲和不定期法治宣讲的方式,精选本地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法言法语转化为百姓们听得懂、记得住、记得牢的大白话,形成了茶香、古韵和法理三者有机融合一体,独具地方特色的法治宣传艺术。不断拓宽法治教育对象和法治文化覆盖面,让人们在品味茶香的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法治宣传,提升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理念。通过示范引导作用,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信仰法律,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思想行动自觉,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

    2.增设“法治答题”联动新环节。在宣讲完后,根据宣讲内容设置5至10个互动法律问答,由宣讲单位准备相应的法治礼品,答题正确即赠送相应礼品一份,礼品优先选用尧坝本地特色商品,便于在法治宣讲同时传播本地特色文化。通过答题形式与现场群众互动,加深对法律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同时增加活动趣味性,形成“强互动”“重融合”“能复制”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文化建设新模式。

    3.探索“法治茶馆”法律延伸新服务。群众来到茶馆,端起一碗茶,谈天说地,在认真听取法治宣讲后,结合自己的身边事,若有法律疑问,可当场向宣讲人员进行法律咨询,让单一的法治宣传变为群众的互动参与,更有事半功倍的宣传实效。在经过“茶化心事”调解后,双方达成共识,即可现场进行司法确认服务,建立“法治茶馆”非诉衔接服务机制。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巡回法庭”进茶馆活动,以“接地气”的审判方式,把庭审开到茶馆里,零距离服务群众,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充分发挥巡回审判作用,将法律的刚性权威与人情柔性相结合,做到矛盾纠纷快调、快结、快执,最大程度减轻群众诉累。


    四川省合江县公安局民警在“法治茶馆”为群众宜传禁毒知识(作者供图)


    (四)构建“法治茶馆”联动工作机制

    1.单位协作联动机制。以打造尧坝镇大鸿米店“法治茶馆”为试点,尧坝镇党委政府与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和县司法局形成联动,建立联系工作群,通过会商、建立机制、活动反馈等方式不断加强加深协作力度。

    2.“法治茶馆”与“法治快递”联动机制。尧坝镇属地“法治快递员”积极参与当地“茶馆普法”和“茶化心事”调解活动,作为群众“身边人”,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为群众进行法治宣讲,并及时摸排掌握矛盾纠纷信息,使得矛盾纠纷化解前移,同时将群众的法治问题收集整理后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

    3.“法治茶馆”服务反馈机制。在“法治茶馆”宣讲后,会发放一张宣讲反馈表,群众可对宣讲内容、方式等提出建议、意见。宣讲单位在收到反馈后及时在工作群进行沟通交流,各宣讲单位以此作为下次宣讲的参考,不断提升宣讲方式的多样性、宣讲内容的适合性,总结宣讲时应注意的事项。

    (五)建立“法治茶馆”线上新媒体服务

    1.开展“法治茶馆”预告服务。提前将一年的宣讲内容进行预告,预告通过制作预告牌放置于“法治茶馆”门前,以及将线上排期页面上传到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前期大范围宣传。原则上严格按照排期表进行,遇特殊情况以同样方式进行变更通知。


    四川省合江县尧坝古镇“法治茶馆”,公安局民警和群众共同带来快板书《荔城禁毒清风行》(作者供图)


    2.提供“法治茶馆”直播服务。县司法局将宣讲过程进行全程录制,通过“法治合江”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要求各镇(街道)基层最大程度组织观看,其余相关单位按需组织收看。

    3.搭建“法治茶馆”网上专栏。在“法治合江”微信公众号开设“法治茶馆”专栏,收纳“法治茶馆”法律服务相关机制、相关信息、宣讲视频、法律机构咨询电话等内容,方便群众查阅。

    2022年4月活动升级启动后,以“情景剧+宣讲”等形式进行同步多媒体直播。截至目前已完成宣讲并线上同步直播24期,覆盖人群15万余人次。法治服务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日报》、学习强国、中央政法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长安评论”、四川卫视、《四川法治报》等各级媒体平台宣传推广。


    (作者系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司法局科员徐幕,本文刊载于《法治时代》杂志2023年第3期)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