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谢梓文)三贤祠堂说事制度是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人民法院打造的极具浮梁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将宗族族规、情、法、理融入案件办理中,将祠堂打造成矛盾调处和纠纷化解的第一站。该制度以“群众自治民意贤、法院法治民主贤、祠堂德治民情贤”为切入点,引导群众“有事到祠堂说、有理到祠堂讲、有纠纷到祠堂调”,有效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助推基层治理、矛盾化解和法院审执工作高质量开展,真正打通了群众“说事”渠道,降低了群众“说事”成本,促进了乡村善治建设,更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司法动能。
调解亲兄弟遗产纠纷
吴某发和吴某强系血脉相连的兄弟关系,二人父亲去世时留下两处老宅。但多年来,针对老宅的归属问题,两兄弟产生严重分歧并为此纷争不断,后吴某发将该起纠纷诉至浮梁县人民法院。为妥善化解这一纠纷,浮梁县人民法院鹅湖人民法庭积极通过三贤祠堂说事制度组织调解力量,迅速与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委会、司法所等部门建立联系,多次深入兄弟二人所在村庄,实地了解老宅的历史情况和争议焦点。
吴某发与吴某根于浮梁瑶里吴家祠堂内调处纠纷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和村镇调解员们一方面耐心倾听兄弟俩各自的诉求和委屈,让他们充分表达内心的想法;另一方面,为他们详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告知其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从亲情的角度出发,劝导兄弟二人以和为贵,珍惜彼此血浓于水的亲情。经过多轮晓之以法理、动之以亲情的调解工作,兄弟二人终于就此次老宅纠纷达成一致调解方案,并在浮梁县瑶里镇吴家祠堂内签订了调解协议,这场持续多年的纠纷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调解医院摔倒纠纷
2024年10月初,王某某到被告某医院处看病,出医院时经过医院门口唯一通道摔倒受伤。原告遂要求被告某医院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各项费用共计44000余元。
王某与浮梁某医院于浮梁林氏祠堂内调处纠纷
本次事故发生后,因双方矛盾较激烈,经该镇司法所等部门多次调解未果,原告遂向浮梁县人民法院起诉。浮梁县人民法院经公桥法庭综合考虑案件情况,决定先行通过三贤祠堂说事巡回法庭的形式组织原、被告双方到法庭辖区内林氏三贤祠堂说事点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并邀请司法所、综治办以及村委会工作人员等祠堂理事会成员共同参与调解,通过向原、被告释法说理以及祠堂理事会工作人员的劝解下,原、被告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较大程度地化解,对各自权利义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均表示将进一步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本次事故。
调解摩托车撞倒纠纷
何某骑摩托车撞倒了郑某某,导致郑某某在医院住院治疗,后双方就赔偿问题产生了矛盾。浮梁县臧湾乡综治办工作人员在进行初步调解后双方仍有较大分歧,故通过祠堂说事制度联系祠堂法官,希望得到专业法律知识的支持。
何某与郑某于浮梁臧氏祠堂内调处纠纷
浮梁县人民法院鹅湖人民法庭祠堂法官得到该消息后,立即前往臧氏祠堂,与臧湾乡综治办工作人员、祠堂理事长等人共同调解该起矛盾。调解过程中,祠堂理事会成员以当地民风民俗、村规民约为切入点,钝化、软化矛盾双方的“心结”,在此基础上祠堂法官释法明理,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
最终,双方当事人就本次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并经当事人申请浮梁县人民法院对本次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确保当事人合法利益得到法律保障,矛盾纠纷得到彻底化解,社会关系得到了根本性修复。
近年来,浮梁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充分用好三贤祠堂说事制度的基础上,依托党建引领,凝聚解纷合力,聚焦矛盾诉前化解,探索纠纷预防化解新路径,助力实现辖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供稿单位:浮梁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