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以法治之力续写百年辉煌
    ——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5-07-01 来源:法治时代网

    单一良


    202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一条红线贯穿百年征程——从南湖红船的星火初燃到法治中国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法治为笔,在神州大地上书写着治国理政的壮丽诗篇。这既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奋斗史诗,更是一份写满人民情怀的法治答卷,昭示着百年大党对现代文明秩序的深刻理解与执着追求。

     

    法治征程:从筚路蓝缕到体系完备

    百年法治之路,镌刻着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规律的艰辛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瑞金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法律条文确认工农民主专政,在战火纷飞中播撒法治的火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4年宪法以“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庄严宣告,将人民民主原则镌刻在新中国法治基石之上;改革开放初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如同法治春天的惊雷,唤醒了沉睡的法治意识。

     

    图片.png

    深圳民法公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编纂民法典到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从司法责任制改革到构建法治政府,中国法治建设实现了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的历史性跨越。如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305部现行有效法律、597件行政法规、1.6万余件地方性法规,共同编织起保障人民权益的法治网络。

     

    辩证统一:党的领导与法治中国共生共荣

    面对“党大还是法大”的伪命题,中国法治实践给出了铿锵回答: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共同驱动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车轮。在价值维度上,党章与宪法同频共振,将“江山就是人民”的初心使命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法治实践;在制度维度上,党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与人大立法权形成治理合力,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在实践维度上,3700余部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体系相辅相成,既保持党的先进性,又彰显法治权威性。

    这种辩证统一在司法领域尤为显著。从“马锡五审判方式”到“枫桥经验”数字化升级,从纠正聂树斌案等冤假错案到推出“移动微法院”等便民举措,司法机关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又恪守司法独立原则,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宣言变为现实。

     

    创新突破:数字时代的法治答卷

    当历史车轮驶入数字化时代,中国法治展现出惊人的创新活力。杭州互联网法院首创的“异步审理”模式,让相隔万里的当事人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证据全程留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使执法行为在阳光下运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塑政商关系;“枫桥经验”与大数据碰撞出的“一中心四平台”,使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突破96%。这些实践证明,中国法治建设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又勇立科技创新的时代潮头。

    在数字经济领域,法治创新更为亮眼。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到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从设立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到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制度,中国正以法治方式破解“算法霸权”“数据垄断”等世界性难题。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系统彰显司法理性,“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传递法治温度,中国智慧法院建设指标体系稳居全球前列,这些创新成果正在重塑数字时代的法治范式。

     

    图片.png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司法局为“法律明白人”代表举行庄重的证书颁发和徽章授予仪式

     

    未来图景:法治强国的使命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法治中国建设面临三大时代命题:如何实现“立法精细化”与“法律通俗化”的平衡?怎样构建“数字正义”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维度?如何在逆全球化思潮中推动“涉外法治”战略突围?破解这些命题,需要完善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的法律规制,需要“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夯实法治根基,更需要用法治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制定数字经济国际规则。

    展望前路,法治中国建设必须把握三大战略支点: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数字法治为突破口,抢占法治创新制高点;以涉外法治为抓手,提升国际话语权。当法治精神浸润每个社会细胞,当法治方式成为执政者与民众的共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七月骄阳见证百年初心,法治长河奔涌复兴力量。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用法治思维书写着治国理政的东方智慧。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让我们以法治之力护航民族复兴,以规则之治筑牢长治久安,共同谱写新时代法治中国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中国行为法学会副秘书长、《法治时代》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法治网特约评论员、法学博士、管理哲学博士)


    责任编辑:黄筱婷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