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边龙) 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基层矛盾调处资源分散、风险应对策略不足、跨部门数据壁垒突出等问题,以区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创新实施“三维闭环”工作法,通过体系化筑基、智慧化赋能、多元化调处三个维度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矛盾纠纷化解率较上年提升2.85个百分点,初信初访化解率提升至96.8%,案(事)件发生率下降5.59%。
体系化筑基,构建城乡联动化解矩阵
空间重构破壁垒。按照“一核三区多元”组织架构建成区级一站式综治中心,以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核心,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科学划分引导受理、多元调解、指挥调度三大功能区,统筹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和信访接待中心等多元化解功能,融入心理咨询疏导、法律援助等协同服务体系,通过分级分类处置、多方联动响应、全程跟踪问效,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
力量聚合强协同。推行“5+10+N”入驻模式,司法、信访、公安、法院、检察院5部门常驻,人社、住建、农业农村等10部门轮驻,工会、妇联、法学会等群团组织及其他相关部门随叫随驻,形成“常驻管日常、轮驻攻专项、随驻解急难”的工作格局。组建由律师法官、业务专家、乡贤能人构成的50余人调解专家智库,形成人民调解打头阵、行政调解攻难点、司法调解守底线的工作模式,年初以来累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90余件。
全域覆盖建阵地。全区11个乡镇4个街道办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网格指挥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136个村(社区)设立“枫桥驿站”,形成“30分钟调解服务圈”。综合运用“四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化解矛盾纠纷2651件。
智慧化赋能,构建数字治理“最强大脑”
数据融通精准预警。借鉴网上“枫桥经验”,研发“智治郊区”平台,将人、房、地、事、物等数据海量归集。综合网格巡查、12345热线、舆情监测、治安监控等多类数据源,建立矛盾纠纷主题库,入库数据超120万条。运用“高频词+矛盾热力图”,实时显示纠纷高发区域,精准投放调解资源,提前干预矛盾纠纷、社会治安等风险隐患87起。
智能分拨优化资源。依托平台搭建矛盾纠纷事件办理模块,各行业部门横向联通,区乡村三级纵向贯通,推动矛盾纠纷事件统一编码、精准录入、动态流转、跟踪督办。依托AI算法实现“人工+智能”有序分流派单,按照风险等级实施“红黄蓝”三色管理,线上督办促落实,实现“事件定位—资源调度—处置反馈”快速响应。
云端调解提质增效。建立枫桥式“综治+云法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全区依托综治中心累计建成“云法庭”207家。开发“云法庭”和“警法诉讼”线上平台,通过视频连线即可远程调解。依托“综治+云法庭”解纷新模式,年初至今,累计咨询办理467次,帮助调解65件,协助指导4469件。
多元化调处,创新全周期化解机制
分级“诊疗”疏堵点。实施“三级诊疗”模式,村社“全科门诊”依托477名调解员就地化解简易纠纷;乡镇“专家会诊”组织“四所一庭一中心”工作人员联动处置复合纠纷;区级“专家坐诊”攻坚重大风险,累计开展征地拆迁等专项会商27场次,重复信访量下降13.2%。
品牌培育解难题。“老党员说事厅”发挥村内老党员余热,用“土办法+新理念”化解家事纠纷310余件;“巡回调解大篷车”组织律师、法官、业务专家定期下乡进村入户,开展田间地头调解12场次,化解各类纠纷43起;“物业经理进网格”服务机制累计解决公共设施维护、小区停车等物业纠纷362起。
长效保障建机制。推行源头防控链、过程管控链、考核评价链“三链工作法”,建立重大风险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行“黄灯提醒、红灯督办”。建立健全登记、受理、转办、办理等6项工作规程、12项工作机制和6项管理规范,实现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跟踪回访全过程闭环管理,进一步构建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供稿单位:黑龙江省司法厅)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