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刘灿 通讯员 欧阳广华 石炎超)“没想到上午刚在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反映的路灯不亮问题,下午就有维修人员来维修了!”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伊洛街道居民李大爷看着代表联络簿上的办结反馈,忍不住向邻居展示这份“民生答卷”。这是发生在偃师区伊洛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的寻常一幕,却折射出基层治理的“加速度”。
近日,偃师区人大在走访调研区内多个代表工作(联络)站发现,这些镶嵌在社区周边的“红色驿站”,正成为察民情、解民忧的前沿阵地。在伊洛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的墙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民意直通车”记录着代表反映问题和民生实事办理进度:3天解决老旧小区飞线充电问题、一周协调完成邻里中心提质升级,推动公共服务进社区、更好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15天推动太学路与迎宾路交叉口口袋公园建设……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生的生动实践。
田间地头的“智囊团会议”
“大棚滴灌管道间距要再缩小20公分,这样节水率能提高30%。”在山化镇王窑村王燊家庭农场菊花种植基地的日光温室大棚,10栋日光温室大棚共计100万株菊花基地,偃师区人大代表、山化镇人大主席张向阳和农业专家蹲在田埂上,用树枝在泥土上画出改良示意图。这是山化镇代表工作(联络)站组织的“田间议事会”现场,张向阳带领区、镇人大代表与王燊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建伟围坐成圈,就智慧农业升级展开头脑风暴。
“过去我的致富路走得很难,现在代表带着技术专家直接到地头,难题当场就有解。经过多次考察黄白菊项目,我感觉可以试试,就在第一年尝试建了1个大棚,效益不错,紧跟着2024年又扩建了5个大棚,一直到现在的10个大棚。目前村民11个在这里干活。”王建伟说。
小菊花引领“大产业”。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王窑村在镇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的积极推动下,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在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上下功夫,探索发展“支部+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持续增收致富。菊花在种植、除草、施肥、采摘、包装等环节都需要劳动力,这也带动王窑村及周边村民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村里有了菊花种植基地,村民也就有了增收致富的平台,这些变化都源于代表工作(联络)站的“靶向问诊”。
“我村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积极利用流转过来的土地种植经济农作物。我们滩下种植的有菊花大棚,坡上种植的还有百亩的酸枣,由我们村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和效果以后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再带领我们群众共同致富。”山化镇人大代表、王窑村党支部书记王育明表示。
“我就是这村的,每天来就是给人家管理、搬运菊花,这活也不重,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在家也没啥事,来菊花地干活看着一片片的菊花,心情也非常好,也增加收入了。”种植基地工作人员说。
深夜灯火里的“矛盾调解室”
“烧烤市场问题解决不了,建不成啤酒广场,我们睡不着啊!”岳滩镇喂南村的镇人大代表将问题反映到岳滩镇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偃师区人大代表、岳滩镇党委书记刘朝峰连夜开启“圆桌调解会”,对照法律条文逐句分析,与镇里人大代表通宵梳理解决方案。最终在代表们的持续监督下,喂南村的啤酒广场为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样的‘深夜调解’在我们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已成常态。”岳滩镇人大主席张一鸣说。翻开值班记录看到,2024—2025年,岳滩镇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就调解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民生案件成功率达96%。“代表工作(联络)站就像社区的‘减压阀’,我们把办公室搬到群众家门口,矛盾自然就少了。”偃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座谈会上感慨道。
岳滩镇地处城乡接合部,村级组织健全、企业发达。基于此,镇人大积极探索基层民主形式,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各环节。
在镇级层面,探索“人大+政府”模式。政府工作报告制定时,通过人大联络站点和微信群广泛征集意见。镇人大紧盯乡村振兴、集镇建设和项目建设,年初组织代表视察重点项目,收集20多条建议。如商汤大道改造建议促使施工加速,道路及绿化完工;乡村振兴投入建议推动示范村新建道路、商业街建设等。
村级治理上,推行“人大+村民自治”模式。畅通人大与各方的协商渠道,村级人大联络点吸纳多方代表,每月开展活动化解矛盾。喂南村针对群众反映的烧烤市场问题,建成啤酒广场;人大代表参与“四议两公开”,助力岳滩村实施多个项目,集体经济显著增长,人居环境改善。
企业领域,创新“人大+工会”模式。依托企业人大代表联络点和工会,了解企业难题与工人诉求。针对企业用地和融资问题,镇党委、政府盘活僵尸企业用地,推动多个新项目落地;协调政策减免老企业办证费用。
数字赋能的“云端议事厅”
“建议在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这条来自代表的留言,通过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微信小程序板块提交后,仅用48小时就得到伊洛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的回复。偃师区人大创新打造的数字化平台,让人大代表与群众实现“云端互联”,收集各类建议并及时交付办结。
“现在扫扫二维码,就能找代表、查进度,真方便!”在伊洛街道居民李大爷竖起大拇指。
从田间地头到社区楼栋,从线下接访到云端问政,偃师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正以“零距离”的服务姿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偃师区人大代表、伊洛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刘维在履职日记中所写:“工作站的灯光亮一点,群众心里的暖意就多一分。当代表的脚步丈量过每一寸土地,人民民主就有了最生动的注脚。”(来源:偃师区人大)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