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孙莉)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成立十周年、江北新区法院履职五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及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江北新区法院2025年7月8日正式发布《关于服务保障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十八项司法举措》(以下简称《十八项举措》),以法治力量助力新区打造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及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服务大局:五年深耕结硕果,法治护航再升级
自2020年7月履职以来,南京江北新区法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新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自贸区建设等系列文件,获评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多篇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库。此次《十八项举措》的制定,是法院全面对标省市文件要求,聚焦新区新一轮发展需求,从司法层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又一重要实践。
五大领域:十八条举措精准发力
《十八项举措》涵盖产业创新、营商环境、金融集聚、城市建设和法务区建设五大领域,形成全方位司法保障体系: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全链条保护机制,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司法保护力度,平衡商业秘密与人才流动关系,助力新区争当新质生产力发展排头兵。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法链万企千社”活动、定期“法律体检”等机制,服务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业态发展;完善数据产权规则,护航数字经济;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激发市场活力。
护航金融集聚区建设。依法审理涉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案件,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强化金融审判与行政监管协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新主城品质提升。构建重大工程项目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保障南京北站、过江通道等重点工程建设;优化房地产、物业纠纷审理机制,聚焦青年创业消费法律需求,营造高品质消费法治环境。
促推扬子江法务区发展。探索涉外商事、知识产权等领域市场化调解机制,推动成立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加强涉外审判队伍建设,打造涉外纠纷解决优选地。
未来以司法裁判引领高质量发展
南京江北新区法院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扣新区“四大行动”“六大重点”工作部署,以“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更有利于社会稳定”为导向,通过典型案例树立规则,为新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新主城、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此次《十八项举措》的出台,标志着南京江北新区法院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中迈出新步伐,将为新区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法治答卷”。(供稿单位: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