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刘泉 通讯员 曹洪源
他是深耕一线的 “老黄牛”,以耐心啃下万千 “骨头案”;是心系群众的暖人,用真诚跨越千里解民忧;更是司法公正的践行者,用细致入微的 “笨功夫” 让正义可感可及。今天,一同走进江苏省南通市如皋法院员额法官宗卫明,聆听那面跨越千山万水的锦旗背后,关于坚守、温度与担当的故事。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法院员额法官宗卫明
开端:一份“意外”的快递
“喂,您好,宗法官的快递,请签收一下。”一个寻常工作日的午后,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忙碌。签收快递时,同事老李打趣道:“老宗,莫不是哪个当事人寄的家乡特产来感谢你?”
这位被同事们亲切唤作“老宗”的老法官,便是我们的主人公宗卫明,在如皋法院办案近四十年,以脾气好、耐心足、做事极细致闻名。
他笑着摇摇头,拆开了包裹——一面鲜红的锦旗瞬间映入眼帘:“速断纷争解民忧,高效司法暖人心”,落款是远在陕西的原告张某。这面跨越千山万水的锦旗,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关于温度、关于“老黄牛”精神的故事。
2025年7月4日,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宗卫明将案款扣划后,远在外地的当事人邮寄来锦旗
回溯:千里之外的忧与难
时间倒回数月前。宗卫明的案头,一份来自陕西的起诉材料显得格外厚重。原告张某,一个朴实的西北汉子,与某企业存在合同纠纷,一笔不小的货款被长期拖欠。地域的阻隔、对异地诉讼天然的担忧,让张某在电话里的声音充满了焦虑和不信任:“宗法官,我这钱,还能要回来吗?这么远,我耗不起啊……”
这又是一起宗卫明口中的“骨头案”。案情复杂,双方争议很大,且证据材料繁杂。更棘手的是,张某经营困难,急需这笔款项周转。宗卫明深知,此案拖不得,若一判了之,后续执行困难,对千里迢迢来打官司的张某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探究:细致入微的“笨功夫”
“案子到了手上,就得像对待自己家的事一样。”这是宗卫明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始终践行的办案理念。面对张某的焦虑,他一如既往地放在了心上,第一时间仔细审阅了所有材料,敏锐地捕捉到原告申请财产保全的紧迫性。他立即着手审查保全申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对被告企业银行账户的冻结,给远在陕西的张某吃下第一颗“定心丸”。
考虑到调解是实质化解此类纠纷的优选路径,宗卫明开始了他的“磨”功,不断通过电话与原被告联系。他倾听张某带着乡音的倾诉,条分缕析地解释法律规定和诉讼风险;他同样不厌其烦地与被告企业负责人沟通,既讲清拖欠货款的法律责任,阐明法理;更阐明诚信经营的长远价值,剖析原告实际困境中的事理与情理。
庭前电话调解的工作起了效果,当事人当面调解时已不见初次沟通的怒火,调解室里,宗卫明时不时在笔记本上做着密密麻麻的标注。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让他久坐后疼痛难忍,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悄悄用手顶住后腰,调整坐姿,或者趁着短暂间隙,快速起身活动一下僵硬的腰背,脸上始终挂着那副温和、令人安心的笑容。同事劝他歇歇,他却摆摆手,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没事,老毛病了,当事人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得抓紧。”
成果:案结事了的圆满
宗卫明的细致与真诚,如同春风化雨,逐渐融化了横亘在双方之间的坚冰。经过多轮艰苦磋商,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
在调解方案的设计上,他巧妙地融入了“审执结合”的思路,在协议签署生效的当天,他立即行动完成了对被告被冻结账户款项的扣划工作。当张某得知款项已成功划拨到位时,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了:“宗法官……谢谢!真的谢谢您!没想到这么快,这么顺利……”
尾声:时光里的坚守
又是一场庭审结束,宗卫明捶着腰,望着窗外年轻干警匆忙的身影,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近四十年的光阴,宗卫明把自己牢牢“钉”在审判一线,其中在民一庭工作就有十五余年。
认真工作的宗卫明
他办理的多是旁人眼中的疑难复杂案件,忍受的是经年累月积劳成疾的身体病痛。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阅卷、开庭、调解、撰写文书;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如我在诉”的朴素信念和“轻伤不下火线”的默默坚持。他用近乎执拗的“老黄牛”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深耕细作,于细微处传递司法的公正与温度,让每一份正义不仅看得见,更能摸得着。
这面锦旗,是当事人最朴素的认可,更是对他四十年如一日“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最佳注脚。 (供稿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