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常华 郑嘉纯
从推出全国首套中小学及幼儿园一体化民法典课程教材,到法治课堂进校园;从课堂内的法律知识传授,到“普法小使者”带头普法;从线下法治主题教育活动,到线上普法云课堂……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深圳市龙华区司法局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健全长效机制、深化五级队伍、激活全域阵地、创新多元品牌、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将法治精神深植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为青少年点亮未来光明底色。
汇聚多元力量,共筑“护苗”同心圆
“法律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还能用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2025年3月17日,龙华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致理中学法治副校长朱江洲走进深圳致理中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以“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为主题的法治课堂。在课程中,法治副校长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地讲解,向学生们阐述了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像这样既有趣又有料的法治课堂,在龙华区已成为常态。
龙华区法治副校长进校园
自“八五”普法以来,龙华区坚持力量多元、结构多维、服务多样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五级”队伍。
推出政法、教育系统各部门“一把手”齐上阵上好“法治第一课”;选优优秀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等“三官一师”担任“法治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专业普法;深度挖掘行政机关法治人才资源,精聘116名“法治辅导员”,实现“一班一员”的全方位结对绑定,提供常态化、个性化的法治辅导;整合百名法学专家、人大代表、资深律师、思政名师资源,打造“普法讲师团”送法进课堂、进社区;创新培育550名“普法小使者”以“学生讲法学生听”“小手牵大手”等形式,构建鲜活独特的朋辈法治教育模式,使法治教育更具亲和力。
五级法治教育力量协调发力,共同织就全域覆盖、立体协同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网络。通过多元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多维的场景体验,筑起龙华区未成年人保护的“同心圆”,为龙华区青少年“扣好”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生第一粒法治纽扣”。
焕活法治阵地,厚植法治青禾田
“同学们,我们此刻漫步的这条空中步道名为‘民法环’,它依山而建,全长471米。从高空俯瞰,是一个精巧的圆环,为何选择圆形设计?这不仅因为在相同的周长下,圆的面积最大,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人民权利‘全方位’‘无死角’的最大限度保护,这份保护如环抱的圆,贯穿生命始终。……”在龙华区第四届普法小使者培育活动中,讲解员向新晋普法小使者详细介绍深圳民法公园的独特魅力。
讲解员向新晋普法小使者介绍深圳民法公园的独特魅力
自“八五”普法以来,龙华区依托深圳民法公园、民法博物馆两大普法阵地,培育了550名普法小使者,实现了青少年从被动的法律“接收者”,到主动的法律“传播者”和“实践者”的华丽转身。
为全面扩宽青少年学习成长天地,龙华区坚持点面结合、动静互补、虚实一体,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建好区级核心法治教育阵地。龙华区充分发挥深圳民法公园、民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打造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特色课堂和网红“打卡地”,开展模拟法庭、法艺课堂等普法特色活动300余场,让青少年近距离探索和感知民法精神。
用好“四大”课堂法治教育阵地。龙华区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注重道法课堂、四点半课堂、周末课堂、寒暑假研学课堂,实现青少年教育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布好基层法治教育实践阵地,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形成101个各类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组成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创好“青春家园”移动法治教育阵地。龙华区创新“社工+心理咨询师+医生+法律工作者”跨专业融合服务模式,深入社区、小区,为问题青少年提供移动式法治教育和服务。搭好“全时空”网络法治教育阵地,依托“龙华教育”“龙华法治”“龙华‘执’播”“龙华检察”等新媒体普法矩阵,持续推出青少年普法云课堂。
创新普法品牌,高扬龙华法治帆
自“八五”普法以来,龙华区坚持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寓教于情、寓法于行,聚焦青少年普法品牌建设,打造“华仔的一生”“给孩子讲民法典”“平行西游之超能护卫队”等普法品牌,实现“灌输式”向“体验式”转变。
编好全媒体民法典课程,法治内容“看”起来。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课程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丰富详实的案例故事,编撰发布全国首套覆盖中小幼一体化的《给孩子们讲民法典》,为孩子们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丰富内容和重大意义。
造好龙华普法IP形象,法治知识“活”起来。以富有本地特色的“华仔”为主角,结合常见民事案例制作“华仔的一生”66个民法小故事动漫视频,帮助青少年全面学习民法典知识。
制好“道法盒子”新载体,法治体验“潮”起来。聚焦网络侵害、网络沉迷等与青少年权益息息相关的主题,融合剧场释法、剧本杀等多元形式,联动法院、学校等阵地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抓好“法治+”多元普法实践,法治游戏“玩”起来。通过研学旅行、趣味定向越野、游园会等形式,结合青少年群体好奇、好动、好玩的特性,融入游戏闯关、角色扮演等趣味形式,在乐中学,在竞中用,潜移默化中以法为教、以法育人。
走好“法治+非遗”普法路,法治文化“融”起来。依托版画、麦金画、剪纸、泥塑等非遗载体,持续开展创作拓印体验、校园巡展、“法治无暑假”等活动,龙华区观湖街道成立首个“非遗在社区”示范基地,实现普法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演好花式普法“剧”,法治故事“火”起来。开展“猴哥让我再想想”“平行西游之超能护卫队”系列普法剧展演,观看人数上万人,以“猴哥法律明白人”的经典人物IP,提升普法趣味性。
参赛学生正在参与制作法治AI作品
探索“法治+AI”,科技赋能培育法治新星。以“AI技术+法治教育”为切入点,开展青少年AI法治视频创作大赛,线上线下发动122所学校近20万学生参与,收到了219部投稿作品。大赛设置了AI动画、虚拟现实、未来想象等创作方向,引导中小学生熟练运用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展现法治精神,探索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法治故事,再让学生在校园、社区等地方通过学习宣传、创作展演、研讨分享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展现了青少年对法治建设的深刻思考与数字创造力,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数字提案”。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一方面,龙华区把青少年作为全民普法的重点对象,以适应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推陈出新,持之以恒,推动青少年普法不断深化。另一方面,龙华区不断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群体,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让法治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来源:深圳市龙华区司法局)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