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人物
     法治人物
     
    手写协议解心结 银发速递传党情
    江苏扬州“邵伯舅舅”调解员的暖心底色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5-08-08 来源:法治时代网


    孙瑞 徐立忱 通讯员 王希远

     

    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苏油社区,提起“邵伯舅舅”调解室的李守庆,居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有着4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不仅是化解邻里矛盾的“和事佬”,更是社区服务的闪亮旗帜。他始终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家长里短中践行初心,于细微之处传递党的温暖。

     

    调解现场

     

    一纸手书承诺,化干戈为玉帛

    2025年7月,供应小区居民李高(化名)和王林(化名)一次意外碰撞,让邻里关系骤然紧张——王林(化名)被撞导致胸骨骨折,后续的医药费成了横在两家之间的难题。民警多次调解,双方仍是各执一词,僵持不下。李守庆得知后,立刻把这事放在了心上。他没有停留在“听说”层面,而是实打实地跑起来。他先赴友好医院了解王林(化名)的真实伤情和治疗费用,做到心中有数;随后多次登门,在李高(化名)家听他的顾虑,在王林(化名)家听他的苦楚。凭借着几十年在小区积累的威望和那份老党员特有的诚恳,他耐心且细致的两头劝解:“李高(化名),王林(化名)这伤确实不轻,费用是实打实的负担”,“王林(化名),李高(化名)也不是存心的,咱邻里之间,是不是可以各退一步?”

    “各承担一半费用”,这个务实的方案,在李守庆一遍遍情理交融的沟通感召下,终于被双方接受。为确保调解结果落实,李守庆当场铺开纸笔,郑重地手写了一份调解协议书。在民警的见证下,李高(化名)和王林(化名)郑重地签下名字、按上手印。

    薄薄的一纸手书,承载着沉甸甸的承诺,不仅化解了眼前的纠纷,更让两家冰释前嫌,重归和睦。这份带着墨香的手写文书,是李守庆朴素担当的最佳注脚。

     

    巧解“屋檐之争”,智慧化解“小疙瘩”

    类似这样的“小疙瘩”,在李守庆的调解生涯中不胜枚举。不久前,两户邻居因为雨棚搭建高度起了争执,互不相让。眼看矛盾就要升级,李守庆及时赶到,凭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智慧,找准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三言两语间便平息了这场“屋檐下的风波”。他的秘诀朴实而有效:“多听、多看、多换位思考,总能找到那个让大家都能下的台阶。”

     

    银发“速递”健康,组织关怀送上门

    作为苏油社区新村第二党支部书记,李守庆深知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先锋作用。当邵伯中心卫生院为辖区老人完成体检后,送报告成了关键一环。李守庆同志带头当起了“健康速递员”,迅速组织支部党员骨干,组成志愿小分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每一份承载着健康信息的体检报告,都能精准、及时地送达到每一位老人手中。这份“红色速递”,递送的不仅是健康信息,更是党组织对居民沉甸甸的关怀,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

    李守庆同志的故事,是邵伯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用心用情服务居民的一个生动缩影。在邵伯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邵伯舅舅”调解室汇聚了一批如李守庆般有威望、有热情、有方法的老党员、老同志。他们根植村(社区),熟悉民情、说话管用、办事公道,真正成了居民身边可信赖的“自己人”,把“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新时代要求落在了实处。

    未来,邵伯镇将持续擦亮“邵伯舅舅”调解品牌,筑牢“平安邵伯”基石。凝聚党群力量,让组织的温度精准浸润千家万户,共建“幸福邵伯”家园,绘就党群同心、邻里相亲、和谐有序的动人画卷!(供稿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苏油社区居民委员会)

     

    (责任编辑:王凯伦)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