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孙瑞 徐立忱 通讯员 杨涵宇)夏至时节,走进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镇南村,河道碧波荡漾,村道整洁如新,昔日堆积的秸秆、废旧农膜已不见踪影。村民感慨:“村里‘颜值’大提升,多亏老党员领着干!”2025年以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镇南村老党员主动担当作为,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啃下环境整治“硬骨头”。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镇南村村貌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激活治理动能
“环境整治不能光靠村干部喊口号,我们老党员得先动起来!”72岁的老支书张锦喜倡议道。2025年以来,镇南村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老党员带头参与,联合村“两委”、党员志愿者,通过“三查三清”工作法——查房前屋后、查村道巷道、查公共区域;清垃圾废膜、清乱搭乱建、清堆积秸秆,实现环境问题靶向整治。同时,对群众自家“门前三包”卫生情况不达标的家庭,党员志愿者耐心沟通劝导,确保“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整洁一处”,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攻坚现场:党徽闪耀整治一线
拆除“顽疾”展新貌。针对门前屋后28处乱搭乱建,老党员们带领青年党员及村干逐户走访劝说,利用20天时间集中拆除。“镇南舅舅工作站”成员周小梅和戴明祥,以“五步工作法”化解邻里界畔纠纷,奏响和美乡村和谐曲,为处理农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情理法交融、时空人统筹”的调解新范式。村民点赞:“老同志既讲法理又给方案,我们心服口服!”
老党员带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河道清理焕新颜。老党员褚德才带领“老党员先锋巡逻队”,梳理出全村需清理河道3.2公里。清理河道时,他创新“以工代补”模式,让阻挠施工的5户村民通过参与清淤获得补偿,既完成沟渠整治,又化解多年积怨。“褚老把法、理、情都讲透了,我们心甘情愿让出地界。”村民说。如今河岸成了村民散步休闲好去处。
鸭子在清澈的河道里戏水
秸秆利用变资源。老村民主任殷庆才带头响应“秸秆集中拖运”方案,组织村民将散落在田埂、小路头的近80处秸秆统一运往集中堆放点,既解焚烧之困又促循环经济。
组织村民将秸秆集中拖运
地膜清缴还绿田。73岁的党员张德仁发动成立“地膜清缴小队”,深入田间地头回收废旧农膜12处,大大提升地膜回收率。
薪火相传:生态理念浸润乡风
“咱们禁烧的不只是秸秆,更是祖祖辈辈‘一把火’的老观念。”有着50年党龄的老同志任文定在田间地头开展“禁烧微课堂”,用方言细算“三本账”——焚烧致病、还田肥地、违法追责。村民积极响应,将收割的菜籽杆和麦秆集中运至集中堆放点。党员村干逐户走访,宣传秸秆禁烧知识,培育出“环境整治人人参与,美好家园代代守护”的新风尚。
从河道边的胶鞋到田埂上的党徽,从清晨的扫帚声到夜间的议事灯火,镇南村的老党员们用行动诠释“离岗不离党”的誓言,一幅“水清、路净、景美、人和”的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下一步,镇南村将继续深化“党建+”模式,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让群众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高。(供稿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镇南村村民委员会)
(责任编辑:黄筱婷)